话剧《人世正道是沧桑》剧照。剧组供图
2009年6月2日,革新战争前史体裁剧《人世正道是沧桑》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首播。该剧经过50集的篇幅,叙述了身世官宦之家的杨家兄妹三人,迎着大革新的枪炮声走上三条悬殊的人生道路。在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中,他们阅历着狂风巨浪的检测,坚强据守各自的崇奉,常常堕入国家、阶层、亲情、爱情的纠葛之中,演出一幕幕人世悲喜剧。
整部著作首要体现了,从1925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间的很多革新前史事件,不只人物很多,时刻跨度也长达二十四年。观众可跟从剧情开展重返前史现场——从北伐革新到南昌起义,从土地革新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南昌起义、“四一二”反革新政变、井冈山反“围歼”、万里长征、西安事故、卢沟桥事故、皖南事故、重庆谈判以及三大战役、湖南平和解放等,不只深入展示了上世纪前半叶二十余年间各种重要前史事件,也跟着剧中人物命运更迭感知他们各安闲前史激流中的选择。
“人世正道是沧桑”根由出自北京
1949年3月,中共中心进驻香山,毛泽东就住在双清别墅。在这儿,毛泽东不只指挥了渡江战役,还准备了新政协,筹建了新我国,起草了《向全国进军的指令》。尤其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据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之后,欣闻此讯的毛泽东挥毫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据南京》永存诗歌。而“人世正道是沧桑”正是出自这首诗的终究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世正道是沧桑。”
4个月后的8月25日,中共中心及毛泽东搬离双清别墅。尽管仅是半年时刻,这儿却见证了我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新从乡村转入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及全国政协准备过程中许多前史性的瞬间。与话剧版《人世正道是沧桑》里,终究所展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前史节点彻底符合。
四个月完结初稿
话剧《人世正道是沧桑》剧照。剧组供图
江奇涛的原著小说《人世正道是沧桑》近30万字,并终究改编成50集体量的电视剧,而如何将体量浩大的巨作搬上话剧舞台,并在四小时内将著作的内在表达清晰,无疑是开始摆在编剧姚远面前的一大难题。姚远回想,从2020年下半年投入创造起,他仅用了四个月的时刻对原著进行整理,以艺术的方式书写了从北洋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段纷繁复杂的近代史。
初稿完结后,剧本体量仍有近7万字,但考虑到我国观众的观演习气,姚远只能持续“忍痛割爱”,在创排过程中“删繁就简”,不断精心打磨剧本。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姚远被剧中“董建昌”这位“饱满且有人道”的人物所招引。在姚远看来,董建昌不是共产党员,但在国民党里又是一个特殊。他既是此中人,又是一个旁观者,一起他又不固执,比较跟着时代潮流走,所以“人世正道是沧桑”这句话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得相对完好一些。
终究,他与导演确立了以“董建昌”这个人物,来作为贯穿整部戏的主线。
张志坚自动删去“董建昌”很多戏份
话剧《人世正道是沧桑》剧照。剧组供图
看过电视剧的观众都知道,其实张志坚在50集的篇幅里戏份并不多,据他回想,其实只要60场,终究还删了一场,但却全程跟完了四个月零九天的拍照,那段日子令他铭记终身。
作为话剧版《人世正道是沧桑》的榜首视角,张志坚初读剧本时,发现编剧为“董建昌”这一人物添加引用了很多电视剧中的戏份。创造中,张志坚自动与编剧、导演进行沟通,期望为自己的人物做减法,把很多的空间与比例留给其他有高光的人物。
张志坚以为,电视剧能够经过镜头、音乐以及各种体现手法把更多的内容出现出来,观众看起来不太会觉得烦,可是舞台上假如没有表达与人物的沟通,观众会坐不住。在得到主创的认可之后,张志坚把自己的戏份在剧本上删掉了七八页纸之多。
电视剧“原班人马”舞台重聚
话剧《人世正道是沧桑》剧照。剧组供图
正是剧组首要约请到了“董建昌”的扮演者张志坚加盟话剧《人世正道是沧桑》之后,他自己又先后向电视剧中“范希亮”与“楚才”的扮演者黄品沅、石文中宣布约请,三位当年电视剧版的“原班”阵型重磅上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三位“原班艺人”中,张志坚的父亲早年是新四军抗大苏北第八分校的学员,后来在新四军军部文工团作业;黄品沅的外公则是长逝于南京雨花台的革新烈士吴振鹏,能够说他们二人身上都流淌着赤色基因。
实力派与明星艺人共创精彩表演
话剧《人世正道是沧桑》剧照。剧组供图
除了张志坚、黄品沅、石文中三位电视剧“原班人马”外,张桐、曾黎、王劲松、牛飘、施京明等明星艺人的加盟,也成为话剧版《人世正道是沧桑》的另一大亮点。
跟着电视剧《觉悟时代》的热播,张桐扮演的“李大钊”形象已深深印刻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里。作为当年电视剧版的“剧迷”,收到张志坚宣布约请后,张桐便毫不犹疑地容许出演“杨立青”一角。关于张桐而言,这是他人生中第2次登台演话剧,能与如此很多的长辈同台,他表明是一次可贵的学习时机。
在话剧版里,同样是被张志坚特别请来的两位“戏骨”级艺人是施京明与王劲松,别离出演“瞿恩”的AB组,在上半场结尾,共产党员“瞿恩”勇敢牺牲后,标志革新英雄鲜血的赤色光辉浸染了整个舞台,令不少观众流下热泪。
作为国家话剧院的实力派艺人,牛飘扮演的“杨廷鹤”,将人物“老爷子是有大智慧的人”这条点评演绎得酣畅淋漓。当一个家庭支离破碎也正值国家支离破碎之际,日渐衰老的父亲一方面临现状体现了既来之则安之的洒脱与睿智,一方面又尽自己最大尽力容纳着这个家庭的完好。曾黎扮演“杨家”的长女“杨立华”,面临革新的严酷与对立她不坚定过、犹疑过,革新热心逐渐畏缩,终究家庭与团圆替代了阶层立场,她一直尽力协助父亲维系着这个家庭的满意。
57场戏用300余件服装
作为一部为“庆祝我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创造的话剧,《人世正道是沧桑》是一部精巧的大制造著作。120人制造团队、57场戏、300余件服装、200余件道具完结了对20世纪我国革新前史的叙述。
舞台上方,三幅标志远去回忆的“残片”随剧情不断升降,舞台中心,一个直径13米的转台将时空不断改换,正如时代潮流的映射,“人世正道是沧桑”七个赤色大字从“天幕”降下,舞台上充满着视觉震慑。
服装方面,因为剧情跨过多个重要前史时期,为全面反映前史、复原前史,剧中服装大到一件披风,小到一个帽徽,都尽可能地反映剧中人物所在的时代、工作和社会地位。
据介绍,《人世正道是沧桑》的服装多达二百多套、300多件,仅“杨立华”这个人物就有6套服装,部分服装还选用真丝面料,参加苏绣等手艺技艺,从细节处做到一无是处。因为剧情紧凑,时空转化节奏十分之快,全剧的抢装也成为一项艰巨使命,10人组成的服装部分保证了剧中很多艺人的换装和上台。
新京报记者 刘臻
修改 田偲妮 校正 翟永军